上一篇:【不專業 | 電腦小白的科普文系列二:記憶體(RAM)】
前情提要:
「如果對電腦進行比喻的話,那麼可以說CPU便是一個人的大腦,RAM就是一個人的辦公桌。當辦公桌愈大,則可以同時處理的工作便愈多,但也要在大腦(CPU)可以應付的範圍內。然後所謂的硬碟便是抽屜,可以存放各種資料,如果是SSD的話,就是可以快速把資料收納或取出的抽屜,等於是加大版的辦公桌。」
由以上可知,筆電的五大要素:
繼上一篇討論過記憶體(RAM),這一篇要來討論如何挑選硬碟。因為這二者都是負責存取資料的裝置,以下先做個小小的比較:
【關於硬碟】
就我自己而言,硬碟大概是以上5個項目中最容易理解的了,也是我從前不懂得怎麼挑選筆電時唯一比較看得懂的數字;要了解自己的硬碟,基本上可以從以下的頁面找到:
D槽跟C槽的容量可能是兩顆獨立的硬碟,或者是一顆硬碟切割成兩個槽,以我的狀況就是前者:兩顆SSD硬碟。
或者是我們在挑選電腦的時候,硬碟的容量跟種類也是一個重點:
我猜因為對於店員來講,「硬碟空間愈大可以存的東西愈多」也是個最容易解釋的觀念,因此容量常常被當作推銷的重點;但事實上在雲端空間愈來愈方便的現在,筆電還是需要講求輕便,反而不該被大容量迷惑了,而是要觀察自己的使用需求。另一方面,不同種類的硬碟也會有很大的差異,不是單純由容量取勝。
以下將簡單解釋硬碟的種類,以及硬碟的作用。
開始囉:)
- 硬碟的種類
為什麼事先介紹硬碟的種類,而不是先講解硬碟的作用呢?因為現在最盛行的兩種硬碟其實具有很不同的性能,必須要先了解這個差別,才比較容易更進一步的挑選。
基本上,硬碟分為兩種:
第一種是「傳統硬碟(Hard Disk Drive,HDD)」,就是個轉盤。附圖如下:
第二種是「固態硬碟(Solid State Disk/Drive,SSD)」,長得像這樣:
以下便大概將兩者進行一個比較:
由此可知,HDD勝在大容量、SSD勝在讀取速度快。以我個人的意見,在SSD的價格愈來愈平價,同時很多作業也都能夠線上化的現在,文書機我會推薦把錢花在SSD上就好(要打遊戲就另當別論了)。尤其是當需要耐摔耐用的電腦時,HDD在我手中的壽命太短了。
另一方面,面對這兩種硬碟各自的優勢,在過去幾年甚至出現了兩者的PRAP版,也就是固態混合硬碟(SSHD),構造如下:
SSHD顧名思義,便是各取HDD與SSD的一半構造,然後系統會自動把比較常用的程式存放在SSD中,不常用的程式就放在HDD,基本上使用者沒辦法自行選擇。而SSHD中的SSD成分通常也只有8G~16G,基本上可以當作一種升級版的HDD看待。
SSHD其實更像是一個時代過渡的產品,在SSD仍然沒辦法有平價的大容量時,又可以彌補HDD過慢的讀取速度,對於筆電只能裝一顆硬碟、又需要1TB以上容量的使用者而言,SSHD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折衷方案,價錢也較為親民。
但是在SSD價格逐漸走低後,卻出現了另外一種選擇:裝兩顆硬碟,一顆SSD+一顆HDD。
現在不少筆電就是裝一顆128G甚至256G的SSD,再加上一顆1TB的HDD。配置上就是將核心系統放在SSD、影音遊戲等龐大資料放在HDD中。這樣的配置對於有在打遊戲的使用者而言也綽綽有餘,但價格也不便宜就是了。因此文書機使用者,我仍然推薦以SSD為主。
至於影片、相片或文件的儲存,在本篇文章的第三節中會提到推薦的雲端空間或替代方案。
接下來就來聊一下硬碟的作用,基本上HDD與SSD是有許多差異的~
2. 硬碟的作用
(1)存取檔案
硬碟機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儲存。您電腦上所有的資料都是存放在硬碟機中。其中不單只是文件、圖片、音樂和影片,您的程式、喜好設定,甚至作業系統都是存放在電腦的硬碟機中。
(quote from: 您一直想問的硬碟機大小事|Seagate)
基本上來說,硬碟的作用就是這麼簡單。因為就像最上面的比喻所言,硬碟就好像工作時的抽屜,就是要用來存取資料;但是硬碟其實有其他的重要性,而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:「三個你不認識的硬碟的秘密」:
Q1. 硬碟剩餘的空間愈多,電腦跑的速度會愈快?
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其實很困惑:儲存的空間愈大,為什麼會影響到速度?
先簡單地跳到結論:
這句話是對的,也是不對的。
這種技術叫做「硬碟加速」,等同於把部分硬碟的空間拿去給記憶體(RAM)運算;因此也不是硬碟越大越好,確保有足夠空間借給記憶體(RAM)就行。而對於文書機來講,目前最流行的4G記憶體已經綽綽有餘,不用去借用硬碟的空間。
是什麼原理呢?再次借用最上面的比喻說明一遍:
從前讀高中的時候,有些手巧的人會把厚厚的講義或課本依照章節拆開、重新裝訂,就不用每天揹著一疊書來上課。
可以把一個程式想成一本書,拆成一份一份的。用得到的部分就放入RAM中(擺在書桌上),讓CPU運算(閱讀)。而其他用不到的部分就放入硬碟(也就是丟回抽屜中)。
接下來用理論來解釋一遍:
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,會影響到運算速度的主要有CPU與記憶體(RAM)。RAM的大小會決定同時可以跑多少程式,被稱為「實體記憶體」。而當 RAM要載入程式時,程式會被分頁(paging),也就是分成一塊一塊的並且存在RAM裡不同的位置中。
一旦切割過後,RAM就可以讓CPU先跑部份程式,用不到的就存在硬碟中;這種借給RAM用的硬碟就叫做「虛擬記憶體」,一般來說只有會運行Photoshop等大程式的人才有需要,是可以在電腦中自己調整的,至於方法就不贅述了。
因此對於只把電腦當作文書機使用的人而言,可以不用迷信這個說法。會影響到速度的,更重要的是硬碟的類型(HDD/SSD),SSD自然是比HDD速度快上很多。
Q2. 硬碟決定你開機的速度?
同樣先跳到結論:這句話是對的,而決定性的關鍵也在於硬碟的種類(HDD/SSD)。
先來講電腦開機的原理,首先還是簡單打個比方:
就好像你做到書桌前讀書,要先把資料從抽屜中拿出來放到桌面上來,才可以開始讀書。而開機的過程就是必須先去讀取硬碟(抽屜),並把需要的資料抽取出來放入RAM(書桌桌面)運算。
附上一張我也看不懂的圖來說明一下開機程序:
在電腦開機的時候,會先啟動一個叫做BIOS的東西,檢查電腦的硬體有沒有問題。沒問題的話,就會開始載入一些需要的作業系統,可以看成一個很大的基本程式;但是在載入作業系統這個程式之前,電腦還得先知道這個硬碟是怎樣的硬碟,這時候就會需要一張地圖,也就是MBR(Master Boot Record)。
MBR就是記錄在硬碟上,最早由電腦讀取資料的地方,告訴電腦這個硬碟長怎樣、接下來要去硬碟的哪裡找作業系統。(若想更進一步了解,推薦參考這篇文章:【教學主題】 何謂MBR — -Master Boot Record主開機記錄)
總而言之,會影響開機速度的原因很多,例如設定太多開機時要一起打開的程式;但無論如何,開機時都是要先從硬碟中讀取資料,所以讀取速度較快的SSD,自然便會勝過讀取速度較慢的HDD。
Q3.【我的電腦】中的【C槽】與【D槽】到底是什麼?
以前常常聽到「不要把太多資料存在C槽,而要把資料放在D槽中,不然電腦速度會變慢」,或者「把資料存在D槽比存在C槽安全」到底為什麼呢?
首先先來講一下C槽與D槽的歷史:
電腦發展一開始是除了硬碟,也有A槽和B槽的軟碟,同樣是用來儲存資料。後來才發展出硬碟,這時候就把硬碟機叫做C槽和D槽;C槽預設就是存放作業系統的地方,更後來磁碟分隔的技術發展,才能把同一個硬碟分割出C槽和D槽。
所以現在大多C槽和D槽是同一個硬碟,只是軟體分割成兩個硬碟看待,而作業系統便被預設放在C槽。
Q3–1. 把資料存在D槽,真的會比較安全嗎?
首先,這是個過時的觀念。
早期電腦中毒大多是影響作業系統的功能,而不會影響檔案,由於作業系統習慣上是放在C槽,一旦重灌作業系統就會把C槽清空,因此把資料放在D槽,重灌C槽的作業系統不會影響到D槽,才會有人說檔案存D槽比較安全。不過現在有些中毒是會破壞檔案之類的,所以存C槽或D槽就沒差了。
但是現在發展出SSD跟HDD的雙硬碟概念之後,這個說法理論上也成立。
SSD目前仍是發展中的技術,早期有讀寫限制、容量又小,如果有SSD/HDD雙硬碟的話,基本上SSD是會做為負責作業系統的C槽。而SSD如果真的壞掉了,也不像HDD一樣有最後搶救手段(但價格很高昂)。所以把資料放在HDD中較安全,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。但是隨著技術發展,問題也會逐漸縮小。
而另一方面,如果不是談「安全性」,而是談「方便性」,那麼也依舊建議把檔案存在D槽。
因為正如上述所說,大部分的作業系統還是習慣放在C槽;所以今天如果要重灌或者是升級等等,C槽內部的東西基本上就是會被洗掉,可能要另外先儲存起來;相反地要是直接存在D槽,就可以去掉這個步驟了。
Q3–2.把資料存在C槽而非D槽,電腦的速度會變慢?
這個問題同樣要分成SSD與HDD兩種不同的硬碟來看。
其一是前面提到的虛擬記憶體:因為虛擬記憶體基本上是使用C槽的空間,把硬碟空間借給RAM使用。不管是SSD或HDD,如果要分出部分空間給RAM的話,勢必要預留部分空間。
其二是放置作業系統的C槽也會產生暫存資料,例如打開的網路頁面、沒有按儲存的文件等等。而暫存資料太多,HDD的硬碟就會變慢,SSD則不受影響。
這與HDD是使用磁碟讀取的技術有關。簡單的說,檔案存進HDD的時候,同樣也是切割成好幾個部分存放。因此如果你放太多東西進去,讀取頭就要搜尋很久。
因此,這也產生了另一個影響:電腦太久沒關機,暫存資料堆積成山,速度就會變慢。就好像你抽屜太亂,東西就要找很久,很簡單的道理。
3. 電腦本身以外的儲存空間
以下要介紹的是一些除了筆電以外的資料儲存方式,針對選擇了SSD這種高效率低容量、真的資料太多電腦儲存不下的苦主,或者就是需要一個備份空間的人,以下有幾種常見的方案。
(1)雲端空間
這個不用解釋。網路上盛行的選項如Google Drive、Dropbox、Mega Downloader、Sky Drive、Media Fire、One Drive……等等,相關的推薦文也很多,在此便不贅述。
總而言之,以文書工作而言,我個人還是最推薦雲端空間。
(2)外接式硬碟(行動硬碟)
同上,外接硬碟是非常普遍的儲存方式,但其被淘汰的必要卻鮮少被重視,因此在這裡決定還是來黑一下外接硬碟。
基本上外接硬碟就是把HDD拿出來裝上外殼,優點就是每GB單價低,但是在頻繁使用、常有物裡撞擊的狀況下很容易受損;同時因為需要插頭讀寫,接口很容易損壞,要修復的價格又非常高,就我個人而言覺得是非常不划算的選擇。但偏偏很多人拿外接硬碟來儲存珍貴的照片或影片,往往就會吃虧。其他關於外接硬碟更詳細的缺點可參考這篇淺顯易懂的文章:【7 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要用NAS 而不用外接式硬碟備份資料?】。
總而言之,我認為硬碟只適合作為廉價大體積資料的備份,換句話說,大概只有在收藏盜版電影這種情況了吧。
【補充:USB 3.0】
因為本篇是在討論儲存技術,也順便來簡單說明一下外接儲存裝置的接口:
現在在買電腦的時候會聽到的另外一個名詞就是:「USB3.0」(或現在其實已經到最新的USB 3.1了),基本上USB在大家的認知中都很常見,也就是隨身碟,但是什麼叫做「USB3.0」?如果USB是指那一顆隨身碟的話,為什麼會變成一台筆電的配備呢?
實際上,USB的全名是 通用序列匯流排(Universal Serial Bus,USB),泛指幾乎所有3C器材的接口,有各種世代與種類(type):
通常世代愈新,速率愈高。
結論
剛開始寫這篇時以為硬碟應該是最單純也最親民的一個主題,但後來發現正是因為硬碟被當作單純的儲存空間,反而大家的了解都不多,只有許多鄉野間流傳的保養方法。但其實硬碟的規格種類(SSD/HDD)、正確的使用方式,都會很大程度地影響電腦的使用情況,本篇文章便以澄清與整理硬碟的規格及特性為主。當然更細緻地調整,就需要其他更專門的文章了。
(特別感謝許瀚中學長,對這篇文章由淺入深的觀念解析提供了關鍵的協助)
下一篇:【不專業 | 電腦小白的科普文系列四:螢幕+顯示卡】
- 參考資料
- 【電腦科普】記憶力決定電腦的超能力──儲存記憶體
- 搭配使用固態記憶體和傳統儲存設備以兼具兩者優點|Seagate
- 您一直想問的硬碟機大小事|Seagate
- 7 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要用NAS 而不用外接式硬碟備份資料?
- [小惡魔的電腦教室] 5–1. 認識硬碟
- 固態硬碟及機械硬碟加速的方法,99%的人不知道!
- 開機慢 不換SSD如何提升Win10開機速度
- 開機速度誰最快作業系統碟的最佳選擇
- Seagate SSHD 1TB 固態混合式硬碟 開箱體驗及『SSD、SSHD、HDD三類型硬碟速度比較』
- [電腦] 設定Windows虛擬記憶體(實體記憶體&硬碟分頁檔)
- 電腦的「實體記憶體」、「虛擬記憶體」以及「分頁記憶體」代表了什麼意思,如何分別?
- ᴴᴰ不專業的虛擬記憶體概論
- 虛擬記憶體 (Virtual Memory)-宅學習
- 誰革了誰革命?淺談HDD/SSHD/SSD發展
- 魚與熊掌都能兼具的儲存好東東~Seagate 1TB 桌上型混合硬碟(SSHD)評測
- 小白選購筆記本必看 — -硬碟篇!
- SSD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是多久
- 【教學主題】 何謂MBR — -Master Boot Record主開機記錄
- 請不要再用行動硬碟「備份」檔案了
- 組建 NAS 磁碟腦袋不再卡卡,RAID 模式全方位分析
- 【NAS 怎麼玩】NAS 是什麼東西呢 ?
- 【NAS選購】本來我沒有NAS的需求,一裝下去爽歪歪。 (以WD My Cloud 為例)
- 現在NAS可以幫你做的10件事,輕鬆組好家庭雲端!
- 告別移動硬碟:家用級Nas 選購指南- 壹讀
- 【3C】硬碟嗲嗲嗲,壞掉救援DIY,死馬當活馬醫
- USB 3.0、USB 3.1到底什麼區別?徹底明白
- USB 1.0、2.0、3.0功能比較